大頭嬰的生活點滴: 老人專屬門診時代來臨

10/16/2006

老人專屬門診時代來臨

生一種病,看一個科,日服10數種藥,在台灣現有分科化的醫療體制裡,多種疾病纏身的老人家,就醫遭遇了困境。高齡化社會成形,老人專屬門診陸續設立,看病不需遊走各科,老人全人診治照護,開始萌芽發展。

多科就醫,愈看愈嚴重!

台灣醫療環境走向專科化,所以一種病看一科,老人家經常要掛多個科別,領好幾份的藥物,這不但增加病患及家屬的就診時間,而且不同醫師也可能開類似處方,讓老人吃進過量藥物,看愈多科,問題愈多!

68歲的林先生幾個月來體重持續下降,雖然不是爆瘦,但半年來也少了5、6公斤,精神也有些疲倦,但看了腸胃科,醫師也做了超音波、胃鏡等檢查,甚至轉到新陳代謝科抽血檢查也都正常,之後只好轉介精神科,但卻也找不出真正的病因,老先生就是倦怠、無力,不知如何是好?

古人說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,而在現代社會中,老人的健康照護卻是很多人頭痛擔心的問題,像是上述的二個例子,不過是老人就醫的一部分縮影,還有許多潛在問題尚未浮現,但卻是未來台灣步入老年社會中所無法逃避的問題。

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指出,人口高齡化是每個先進國家無法抵擋的趨勢,而因著老年人口的增加,其所衍生的健康照護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。根據統計,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已達10%,專家預估不久的將來,台灣將可能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,而這也使得國內老人照護的問題益形重要。

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劉文俊也說,老年人看病問題和年輕人不同,因為老年人經常合併有多種慢性病,而台灣醫療環境又走向專科化,所以一種病看一科,老人家經常要掛多個科別,領好幾份的藥物,這不但增加病患及家屬的就診時間,而且不同醫師也可能開類似處方,讓老人吃進過量藥物,造成多重用藥的問題。

藥袋多,問題跟著多

陳亮恭表示,臨床上看到許多老人家因為多科就醫,用藥缺乏整合,以致產生藥物交互作用,反而造成老人更大的健康問題。舉例來說,一位70多歲的林老太太自從兩年前醫師診斷為高血壓之後,身體就頻頻出問題,到處看醫師。先是高血壓問題,看了心臟科醫師,開了利尿劑控制血壓,沒想到血壓穩定一些之後,就發現原有輕微尿失禁問題惡化,開始有漏尿的情形,所以血壓藥就斷斷續續的吃,以致血壓又忽高忽低,所以醫師只好再加控制血壓的藥量。但尿失禁問題仍然存在,只好也掛泌尿科,結果醫師給了促進膀胱收縮的藥,以及放鬆膀胱頸的藥物,解決了漏尿的困擾,但這藥物卻有副作用,老是口乾舌燥,必須一直喝水。

由於長期以來,高血壓、尿失禁等問題,林老太太頻頻看病吃藥,已經覺得精疲力竭,心裡不免為健康焦慮起來,人老是覺得頭暈,於是兒女擔心媽媽太焦慮,只好再去請教精神科醫師,醫師便開了些抗焦慮的藥物,但吃了之後頭卻更暈了。林老太太算算,從看高血壓起,原本身體沒什麼問題的,現在卻要吃到7、8種藥,但身體不但沒有變好,反而一直出問題,心想難道真是老了,身體不中用了?

陳亮恭說,老太太來門診之後,分析老太太用藥情形,便建議她先停止一些藥、調整其高血壓藥物,並詳細為病患解釋降血壓藥物的使用原則。事實上,老太太的尿失禁原本不嚴重,但因為門診時間太趕,來不及告訴醫師,所以醫師開了利尿劑降血壓,當然讓尿失禁惡化,其實控制血壓有別種藥可以處方,改個藥就好了,而老太太一科一科的看病,卻是為解決上一種病用藥的副作用,暫時停藥便解決了問題。

劉文俊也說,很多老人動作較慢,表達較不清楚,而現行醫療體系看病2分鐘和20分鐘所得的給付都是一樣,在門診大數爆滿的情況下,每位患者時間有限,要讓老人家在這種環境中,把病說清楚,或讓醫師做清楚的釐清都是很困難的。

陳亮恭也表示,老人疾病有時難以單一表現分別來看,但現行體制最熟悉的情況就是問完診後說「開個藥,回去吃看看」,結果一病看一科,幾診下來,老人家手中滿是藥袋,但問題卻未得到解決,這反而是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
互相牽扯的老人疾病

劉文俊指出,老人的疾病有很多是相互牽扯的,理論上老人是需要醫療,但並非現行分割的醫療。像是老年人身體功能的改變可因老化或疾病所引起,身體機能的老化包括神經、肌肉、骨骼、呼吸、循環、內分泌、眼、耳鼻喉、泌尿、皮膚等各系統器官均會有程度上的改變,而姿勢的變化、平衡的失常、記憶與判斷能力的失常等也會造成功能上的改變或障礙,進而影響老年人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。

過去的研究發現,老年人如果體重減輕達10%或是一個月內體重就減少5%時,就應視為有意義的表現,必須加以注意,也需要醫療的介入。

陳亮恭表示,老人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者,追蹤2、3年後發現其死亡率比體重維持正常者高。研究指出,這群患者如果仔細的追蹤檢查,會發現有3成的人會發現是癌症,有3成的人是有憂鬱、失智等精神、神經的問題,另外還有3成的人在這個階段可能找不到原因必須持續追蹤,而有1成的人可能是假牙、食道等問題影響進食。

老人照護,需專屬醫學

陳亮恭強調,老人疾病是跨科別的,因此對老人醫療不能只看個別的疾病,也就是面對老人多重疾病,所看的是一位「老人」,而非只看老人的心臟、老人的腸胃,必須全面性的評估老人健康狀況,並且最重要的就是老人日常生活功能的評估,以提升老人生活功能為目標。否則如果只專注於疾病,往往病好了,卻導致肢體活力下降,甚至無法下床,成為失能的人。

老人疾病是跨科別的,因此對老人醫療不能只看個別的疾病,也就是面對老人多重疾病,所看的是一位「老人」,而非只看老人的單一部位。

【常春月刊第283期】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